PBT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PBT厂家
热门搜索: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实录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有关情况发布会dd

发布时间:2021-01-21 02:59:59 阅读: 来源:PBT厂家

【实录】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有关情况发布会

网易财经4月14日讯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15年4月14日(星期二)上午10时在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厅举行新闻发布会,农业部副部长张桃林出席了发布会,介绍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以下是文字实录。

胡凯红:

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欢迎大家出席国务院新闻办的新闻发布会。农业的面源污染治理是农业生态治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今天我们很高兴请来了农业部副部长张桃林先生,农业部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站长王衍亮先生,请他们向大家介绍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方面的情况,并回答大家的提问。农业部已经发了一个文件,《农业部关于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施意见》,这个意见昨天上了农业部的官网也上了政府网,现在先请张部长作介绍。

张桃林:

谢谢主持人。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朋友们,大家上午好!农业资源环境是农业生产的物质基础,也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源头保障。目前,我国农业资源环境遭受外源性污染和内源性污染的双重压力,已日益成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约束。一方面,由于工矿业和城乡生活污染向农业转移排放,导致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下降和污染问题日益凸显;另一方面,在农业生产内部,由于化肥、农药等农业投入品长期不合理过量使用,以及畜禽粪污、农作物秸秆和农田残膜等农业废弃物不合理处置等,形成的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日益严重。这些都加剧了土壤和水体污染,以及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

党中央、国务院对治理农业面源污染问题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业发展不仅要杜绝生态环境欠新账,而且要逐步还旧账,要打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攻坚战。今年中央1号文件对“加强农业生态治理”作出专门部署,强调要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了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重大任务。

各级农业部门贯彻落实中央要求,将治理农业面源污染作为促进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抓手,不断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力度,推广应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技术,发展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取得了积极进展。但总的来看,我国农业面源污染量大面广、复杂多样,污染防治工作起步也比较晚,综合防治工作还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形势不容乐观。

为全面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我部立足于我国当前农业面源污染防控工作实际,统筹兼顾保护与发展、当前与长远、预防与治理,制定出台了《农业部关于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施意见》,这是昨天正式发布的,明确要求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工作落实、加强法制建设、完善政策措施、加强监测预警、强化科技支撑、加强舆论引导、推进公众参与,确保到2020年实现“一控两减三基本”的目标,有效保障我国粮食供给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环境特别是产地环境的安全,促进农业农村生产、生活、生态“三位一体”协同发展。这其中,“一控”是指控制农业用水总量和农业水环境污染,确保农业灌溉用水总量保持在3720亿立方米,农田灌溉用水水质达标。“两减”是指化肥、农药减量使用。“三基本”是指畜禽粪污、农膜、农作物秸秆基本得到资源化、综合循环再利用和无害化处理。

农业面源污染是个长期累积的问题,有其特殊性和复杂性,不可能在一朝一夕得到完全解决,需要长时期的不懈努力。解决这个问题,既要农业部门积极工作,同时也需要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与参与,同时也非常希望我们新闻界、媒体界的各位朋友能够继续更多地关心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和农业环境保护工作。我们相信,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经过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够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为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建设美丽乡村、美丽中国,落实五位一体的总布局做出应有的贡献。

下面我非常乐意和我的同事王站长一起跟大家交流,回答提问,谢谢大家。

胡凯红:谢谢张部长,下面开始提问,提问之前通报一下你所在的机构。、

中央电视台记者:

张部长,我们在农村采访的时候发现,农民经常大量普遍使用农膜、农药、化肥,造成很大的污染,请问农业部将出台什么样的有效切实的办法能够治理这一问题,而且这可能不只是政府治理,它还包含经济问题,甚至农民的生活消费和生产的习惯,请张部长解答。

张桃林:谢谢。这个问题确实非常重要,针对我们国家当前农业面源污染的一些类型特点,主要还是要坚持把农业资源保护和农业生产发展统筹起来,同时要把外源污染和内源污染的防控结合起来。再一个,还是要形成一种合力,就是协同社会各界,整合各种资源,来进行防控。总体来讲,是要形成一个涉及到农业面源污染源头、过程、末端这样一个全链条、全过程、全要素的整体系统的解决方案。具体来讲,还是要根据各种污染类型,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也就是《意见》中谈到的“一控两减三基本”的目标和任务。

在“一控”方面,主要是在农业水的用量方面,通过采取节水农业包括农田基础设施的建设,还有节水灌溉工程建设等措施,来提高水的利用效率。我们连续十一连增,我们用水的总量并没有增加,主要是提高水分的利用效率来实现的。现在的利用效率,一立方米的灌溉水可以生产一公斤的粮食,这个水平跟发达国家1.2-1.4的水平相比较,还有一定空间,所以这方面还是有潜力可挖。另一方面,如果加强农田设施建设,包括管网建设,减少灌溉水在输运过程中的消耗,利用有效利用系数,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们提出要把农田灌溉水的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5。

“两减”,主要是在化肥农药的减量使用方面。我们这几年也是在大力推进测土配方施肥,包括病虫害的绿色防控、综合防控措施,还有在施肥方面,怎么精准施肥,包括对新型肥料、绿色生产资料的研发,通过这些措施,来有效提高农药和化肥的利用效率。我们现在农药化肥的利用率总体来讲应该说比过去还是有比较明显的提高,特别是通过采取前面谈到的这些措施,我们现在的化肥利用率,综合利用率大概在30%左右,氮磷钾不同的养分元素利用率是不一样的。总体来讲,这些养分的利用率都有所提高,而且我们这几年特别是在粮食作物上面利用率提高的效果是非常明显的。就是这样一个利用水平,跟发达国家或者利用水平比较高的地方相比,我们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再有,特别是我们化肥使用这几年比较多的是果树和蔬菜,而且果树和蔬菜这几年的面积扩展比较快,果树和蔬菜现在的施肥量比较高,而且超出了安全的水平,将来在这些方面要作为重点进行削减。

“三基本”,一是在畜禽粪污的处置方面,通过种养结合、农牧结合,充分布局我们的养殖业,而且要严格进行环境评估,实施环评制度和限养制度;二是要对废弃物进行综合循环再利用,包括通过采取标准化养殖、清洁养殖,配套一些废弃物的综合处置设施,包括我们发展农村沼气工程、发展循环农业,使废弃物、粪便能够得到更高的有效利用。三是农作物秸秆问题也是比较突出的问题,特别是随着一些作物产量连年提高,生物量在不断地增加,整个农作物秸秆的生物量大概超过9亿吨,其中可以收集的秸秆也达到8亿多吨。一部分现在综合利用率大概只有76%左右,如何对这些秸秆进行有效综合利用,包括发展肥料、秸秆还田,还有饲料,包括搞燃料,发展沼气等等。这些都是我们将来在秸秆作物利用方面需要加强的一些工作,这方面有基础,而且也有比较成功的经验和好的典型,我们提出把秸秆的综合利用率从76%提高到85%左右。

再一个是农膜方面,怎么实行农膜的有效回收和处置以及循环利用。我们现在农膜方面,从源头来讲是材料,小于0.008毫米的农膜在广泛使用,甚至还有0.004毫米的农膜,这些农膜都容易老化,而且容易残留在土壤当中。这就需要我们加强收储的整个网点和体系建设,同时采取一些有效政策措施,来支持和激励收储和回收利用,当然也包括加强一些研发,包括机械农膜采集收集,还有加工方面的工作。同时,还要加强新型可降解农膜材料使用。

通过这些措施,能够把农业面源污染的问题,按照问题导向来进行解决。总的来讲,我们也在考虑对农业面源污染还是要强化下面七个方面的具体工作:一是要强化普查规划,因为我们现在关于农业面源污染,由于它的类型、范围以及程度不是非常清楚,我们需要加强基础性的普查工作,来摸清家底,而且通过监测,不断地把握它的动态。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同时要做好科学规划。我们想,在“十三五”规划当中,要把农业面源污染作为我们规划里面的重要研究领域或者重要方向和重点任务来抓,特别是要把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跟我们现在正在编制的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和农业环境突出问题规划很好地衔接起来。

二是要加强监督管理。监督管理是两方面,一个是加强全程监管的制度和体系建设,进一步理顺农业资源环境管理的体制,强化队伍和管理体系的建设。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形成职能分工比较明晰合理而且工作到位的管理体系,农业面源污染是开放的,而且是跨流域的,是流动性的,所以流域上中下游之间要加强协同。再一个,监管体系建设非常重要,要加强监测,健全监测网络体系,现在有一些监测点,但是相对来讲比较分散,密度也不是非常高,我们想将来是要完善监测方法和手段,另外也要进行一些加密。污染空间的分布包括变异都比较大,还需要加密来解决问题。

三是强化法制建设。特别是针对现在农业面源污染包括整个农业资源环境方面的突出问题,要从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包括农产品产地保护还有农业环境保护治理以及生态修复等方方面面的法规制度体系,要加强建设,积极参与推动国家正在做的土壤污染防治法的制定,还有耕地质量保护条例的制定。同时,要加大对农业环境违法行为处罚的力度,健全重大环境事件和污染事故的责任追究制度。

四是要加强体制机制的创新。首先从农业生产本身来讲,怎么创新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模式,特别是大力发展培育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包括各类合作社和专业合作组织,提高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经营的水平。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使我们的一些农业资源环境保护的技术措施能够得到更好更有效的运用。同时,也要大力发展社会化、专业化的服务组织,比如说对病虫害的防治,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统防统治,防控的专业机构或者组织来实施,这样效果会更好。还有,还是要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大力培育第三方农业环境治理,保护产业,建立农业环境考评和奖惩责任追究制度。这是体制机制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

五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包括一些相关制度的设计,特别是要建立健全以技术补贴,特别是“两型技术”农业生产技术、清洁生产技术以及绿色农业经济核算体系为核心的一个现代农业补贴制度,包括农业生态补偿制度,运用清洁生产技术,包括清洁生产资料,还有推行清洁生产模式,尤其是现代农业生态循环模式的这些方面,给予更多政策和制度上的支持。

六是强化科技支撑。科技支撑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方面是加大农业资源环境保护包括农业面源污染防控的技术和生产资料,还有生产模式的研发,这方面现在我们还是比较短缺的。第二方面是加强试验示范,要把现有的技术进行组装、集成、配套,而且选择一些典型的地区进行示范推广,这些地区特别是在我们农业高度集约化的地区,也包括生态脆弱或者敏感的地区,包括水源地的周边,包括国家重大工程,比如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在沿线加强这方面的示范。第三方面是加强基础研究,特别是对农业面源污染的过程机理进行研究。我们现在对农业面源污染进行评价的过程当中,感觉由于对它的机理研究不透,所以我们的评价指标体系还不健全,加强基础研究对我们开发更加适用可行的治理模式也是提供依据和基础。

七是强化科普宣传,要增强全民农业资源环境,包括整个环境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识,让公众更多了解、更加主动、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这项工作当中,而且做到主动自觉地参与。

新华社记者:

请问张部长,刚才您谈到的是怎么办的问题,那么现状是怎么样的,能否请您具体一下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现在的总体情况。谢谢。

张桃林:

农业面源污染现在的情况,总体上叫不容乐观,但是污染种类多、分布广,各种类型在不同地区差异是比较大的,比如说在西北干旱地区,由于农膜的大量使用,农膜污染问题、白色污染问题就是比较突出的问题。比如说在中东部地区,由于化肥、农药的使用,再加上特殊的生活气候条件,可能农药化肥面源污染的问题相对就比较突出。再比如说我们南方,由于畜禽养殖规模化水平比较高,规模也比较大,相对来讲可能农业畜禽粪污污染问题就比较突出。但是现在农业面源污染的形势是局部有好转,特别是通过我们采取一些有效的防控措施,包括侧土配方施肥、绿色防控,包括一些清洁生产资料和技术的应用,尤其是在一些重点防控地区,包括在滇池、巢湖、太湖有所好转,但是也有一些地方问题比较突出,而且还有加剧的趋势。我觉得现在的面源污染,实际上也是我们要针对解决的重点问题,一个是化肥农药的污染问题,现在化肥的使用量总体落讲还是比较高的,而且化肥的利用率还不高,尤其是果树、蔬菜方面的问题相当突出。

第二,在农药方面,现在农药使用量,我们说要控制在30万吨,现在在32万吨左右,我国农药利用率跟发达国家比较,我们还有较大差距。怎么解决这个问题,主要是要通过新型的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包括生物农药的研制,和农药统防统治技术相结合,但是我们现在统防统治、专业化防治的措施应用的范围还不是特别广,所以我们把这个作为下一步需要加强的工作重点,把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覆盖率提高到30%以上。另外,畜禽粪污是农业面源污染的一个最大的来源,我们的农业面源污染在COD里面大概占到90%以上都是由于畜禽粪污,我们现在饲养生猪12亿头,出栏每年7亿头左右,而且现在规模化养殖的速度比较快,规模化养殖500头以上的,可以达到40%左右。规模化养殖之后,做得好可以集中处置,提高利用效率,提高产业化水平,但是如果处置不当,或者配套设施跟不上,那么可能甚至会产生环境事件。所以这是为什么加强清洁养殖、标准化养殖,尤其是对配套设施加强建设的原因,我们提出75%以上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配套建设废弃物贮存处理利用设施。

再有,秸秆的问题还是比较突出的。秸秆的综合利用率是76%,但是秸秆的量现在还在增加,秸秆如果不能得到有效处置,秸秆焚烧导致的环境问题大家都比较问题。另外,秸秆如果随意地堆到河沟里、湖里面,通过腐烂也会产生有害物质进入水体。所以这些形势还是比较严峻的,应该有个比较清醒的认识,还是要高度重视。

路透社记者:

中国一部分土地污染很厉害,所以我想问谁来付修复的费用?因为农民承担不起这个修复的费用,政府会付吗?还是谁要付这个费用?

张桃林:

谢谢你,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实际上也是我们在实践当中特别是在治理过程当中面临的一个现实的问题。但是有一点非常清楚,就是我们国家把资源环境保护特别是农业面源污染防控作为一个基础性的、公益性的工作,政府在里面起主导作用。但是在运行机制上面,我们还是要通过政府、市场、社会包括农民之间形成一个协同共治的格局,这就需要我们在政策制度设计和治理的机制创新方面能够有所推进。我们最近在湖南实施的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实际上就是采取这样的办法。总的一个原则,就是谁污染谁负责、谁污染谁治理,而且政府要切实负起责任,要有一些法条,还要有一些监管机制,另外对治理模式上面要有所创新,不能把这些问题、负担转嫁给农民,要切实保护农民的利益。

南方都市报记者:

近期关于超级水稻的问题比较受舆论的关注,请问能不能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张桃林:

超级稻是非常重要的行动计划,也是粮食产量、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的非常重要的手段。我们现在超级稻已经到了17期,从700公斤、800公斤、900公斤,不久前已经超过1000公斤。超级稻还是利用杂种优势,还有株形的塑造来达到高产,我们对超级稻的要求也是要高产、优质、高效,而且要有抗性,不仅要考虑到它的高产性,同时也要增强它的抗性,包括它的品质各个方面,我们都有要求。

现在农业发展了,必须良种良发、农技农艺结合,综合解决问题,但是品种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自身品种的卓越性 显得非常重要。所以在超级稻方面,我们要求将来评估它好坏,要看它的产量、效益怎么样,同时我们要看它对资源的利用效率,比如说养分,我们的化肥追了以后,对养分的利用效率怎么样,对病虫草害的抗性怎么样,还有就是品质。现在超级稻在研究发展过程当中品种本身也是在不断更新,不断地改进,有些品种可能某一个性状好,比如说产量高,但是抗性不好。我们现在需要培育的是一个相对比较全面的品种,我们对品种的审定,是适合一个特定的区域,在这个特定的区域就能发挥作用,但是可能到了另外一个区域,它的不足方面就会出来,比如说抗性差了,放到这个区域就不行。

湖南卫视记者:

接着刚才的问题,现在热议的是安徽的两优0293的个案,出现了减产和绝收的情况,是不是跟气候和污染有关系,有哪几个原因,会不会对我们超级稻的研究有影响?

张桃林:

最近大家比较关注,事实上农业部也对这个问题作了解释。我理解,还是跟我前面讲的原因相关联的,每个品种有适应的区域的,这个品种是按照正常年检算,在江淮地区包括安徽是适宜的,但是这一品种在品种审定过程当中,有一个不足之处就是抗稻瘟的抗性比较差,正好去年年检是相对比较特殊的年份,所以把它不足抗性问题就显露出来了。所以还是要加强品种的适应性评估。

香港大公报记者:

之前我们也听到一些说法,有的说农业面源污染已经成为我国第一大污染源,还有说农业面源污染是占到我国全部污染排放的半数以上。针对这些说法,张部长怎么看?

张桃林:

农业面源污染的问题非常突出,尤其是前面列举的一些问题,在有些地方还有发展或者加剧的趋势。现在的面源污染,要全面看它,空间变异是非常大的,但是总的来讲,形势不容乐观。第二,现在面源污染有一些地区虽然在加剧,但是也有不少的地方通过采取有效措施得到一些好转,这实际上是为我们今后打好攻坚战提高了基础,也是坚定了我们的信心。第三,可能对这个问题还是要客观地看。现在比如说讲污染源调查,我们2007年整个污染源的调查,其中农业源在里面占的比重是比较高的,而且我们2012年按照原有一套监测方法来监测的结果,还有所增加。但是我觉得对这个问题怎么看,还是要比较科学辩证地、客观地看待这个问题,我们现在严格意义上来讲是排放量,不是污染量,不是真正进入水体的物质,因为我们现在监测农业面源污染,跟工业不一样,工业和生活污染是点源污染,基本上是按照直接排放到水体里面的量来算。农田监测,从监测样区或者小区里面流出以后,流到田沟甚至到湿地,会逐级被消纳,通过地表径流或者土壤进入到地下水或者地表水是有限的。而且大家都知道,我们农业排放物质和工业的“三废”还不太一样,相当一部分如果利用好了,是营养物质资源,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让它变废为宝,扬长避短,避免它的环境负面影响和效应。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记者:

刚才谈到2020年的“两减”的目标,想问一下,国内粮食生产模式对农药和化肥的依赖是保证产量的一个主要因素,另外现在的粮食进口量也在连年增加,请问您在保证零增长目标前提下,除了您刚才提到的提高农药化肥的利用效率之外,还有没有其他措施来保证我们国家的粮食安全?

张桃林:

我们现在也在研究,而且也在做一些措施。关于化肥农药,实际上它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以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为特征的化学农业,应该说它已经而且仍然将会为我们国家,实际上不仅仅是中国,整个农业的发展,它都会发挥极大的作用。但是化肥农药,由于长期不合理的使用,导致利用率下降,而且环境负面影响问题也是越来越突出,这方面我们也做过一些比较,我们现在如果把化肥农药的量减下来,对农业粮食产量会不会产生影响。我想,无论从理论、实践、从国际国内的经验和做法来看,我以为完全可以做到化肥农药减量而粮食不减产。为什么这样说呢?一个是我们的化肥农药利用率虽然在粮食作物上面有了大大的提高,但是我们跟先进水平比较,还有提升空间,这也是我们减量的一个空间。再一个,特别是在果树、蔬菜这方面的减量空间非常大。我们这几年化肥农药的增加,主要是是由于果树、蔬菜的增加,我们算了一下,大概16多亩的粮食播种面积跟差不多9亿亩的果树、蔬菜使用的化肥量差不多,各占半壁江山,果树、蔬菜还要高一点,粮食是两千万吨,果树、蔬菜占到两千五百万吨,而且果树现在的使用量已经达到每公顷550公斤,蔬菜每公顷365公斤,这里面增长的空间也是我们削减的空间,而且必须要削减。

再一个,从国际上成功的经验来看,像英国、法国、日本,他们从七、八十年代开始削减农药化肥的使用量,虽然现在化肥农药的使用量大大削减了,但是谷物的产量增加了。同时,在一些主产区的主要作物有玉米、小麦、水稻上做了一些试验,也表明完全可以通过土壤作物系统的综合管理、技术体系的运用,这里面包括测土配方施肥、化肥精准使用、绿色防控等等这些措施下去以后,产量在不增加化肥的情况下,产量可以打大提高,而且产量可以达到国际先进水准。所以说明,通过优化施肥,通过综合体系的运用,完全可以把化肥量减下来。

再一个,我们还有大量的有机肥资源,我们现在有机肥资源非常大,其实如果把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或者化肥减下来,有机肥上去,有机无机配合使用,无论对培肥土壤地力还是保护农业环境,还是稳定地提高产量以及农产品的品质,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所以,通过这些现代农业科技进步跟农业科技的推广应用,多措并举,再加上农田基础设施的建设,来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我认为是完全可以做到能够保证我们国家粮食发展的战略,就是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自给,我们大的新战略目标就是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当进口、科技支撑,科技是解决问题的非常重要的一把钥匙。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

您刚才提到关于地膜的使用要科学化管理,但是我们了解的情况是实际生产过程当中,对地膜的使用是比较粗放的,尤其是收获的时候,这个膜撕开就扔了,还有农民直接把膜翻到地里了,可降解的又贵,农民不愿意用,怎么处理这个问题?

张桃林:

你问的方方面面,也是为我们整体解决问题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提示。我们农膜使用量是250万吨,其中地膜是140万吨。但是地膜残留在土壤里,一方面影响土壤的结构,包括土壤的养分、水份,还有土壤的通透性,另外还有一些动物的误食中毒这种现象。本来“白色革命”是为了大力促进生产发展,但却导致了白色污染问题确实是非常严重的。

将来我们还是要对症下药,首先在材料上面,现在是小于0.008毫米甚至0.004毫米的还在大量使用,主要是因为成本比较低,农民买的话,一般都用这个。我们讲,怎么用一些政策激励措施,包括一些管控,我觉得还是要通过激励机制、政策的支持,来促进农民或者生产者更多使用合乎标准的材料。第二个,要加强收储网络体系的建设,包括膜本身在田间怎么收集,机械方面也要跟上。所以收储的组织化程度,包括技术,还有机械、工艺方面的运用也要加强。另外,要加强新型农膜的研发,尤其是可降解的。我们现在在经济上和技术上,还没有一个相对比较成熟的能够在生产上应用的可降解的农膜,在这一块也是我们作为研究工作的重点。

胡凯红:

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张部长和王站长,谢谢各位。

轩辕剑群侠录破解版

乱世无双OL

明教风云之九阴九阳破解版

勇敢者西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