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T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PBT厂家
热门搜索: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遇见未来的阅读

发布时间:2021-01-08 21:54:48 阅读: 来源:PBT厂家

7月27日,2018中国黄山书会启幕。在各路大咖云集的书会上,记者观察到阅读领域众多新现象。读者的阅读理念与阅读方式呈现哪些新特征?如何让当代人的阅读更丰盈?在读书交流中碰撞出的思想火花或许能为我们答疑解惑――

阅读类App:粉丝的“高级定制”

“书友会,引领一座城市的阅读习惯”“春风十里,不如在书友会遇见你”……在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的阅读分享会上,合肥“粉丝”制作的特色标语格外吸睛。

“吴晓波频道”合肥书友会班长王巧云介绍,作为国内较大的互联网财经社群和知名财经自媒体,“吴晓波频道”包括微信公众订阅号、财经类脱口秀视频音频及书友会等互动形式。书友会主要负责组织会员收听或收看吴晓波节目等线上活动,并开展“同读一本书”、阅读沙龙等线下活动。自2014年创办以来,合肥书友会目前会员已经接近1000人。

作为自由开放的读书交流平台,各种形式的读书会近几年成为一种潮流,从书店到社区,从名人引领到自发聚会,拥有共同志趣的爱书人一起悦读、分享心得,加深对知识的消化和理解。7月初,我省首家由社会力量创建的公益性读书会――“WE领读”在合肥迎来百日庆典。 100天来,“WE领读”走进乡村、景区、学校,邀请文化学者、高校老师、传媒精英、企业高管等代表,推荐一本好书,朗读一篇美文,分享一段感悟,迅速得到社会各界关注。

除了线下各种阅读沙龙活动,借助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各类阅读类App如雨后春笋般大量出现,突破了线下活动场地的局限,在线上建立起一个个活跃的学习型社区。比如宣称“每年一起读50本书”的樊登读书会,带领大家100天读完英文原著的薄荷阅读,能够精准推荐图书的咪咕阅读等,均迅速聚集起可观的阅读群体。

“感觉离开校园,自己读书的时间和动力就少了,于是就想找个督促自己读书的机会。 ”某省属文化企业员工林女士自从下载了“薄荷阅读”App,就养成了每天“打卡”阅读一段英文的习惯,并在微信“朋友圈”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 “每期阅读都会建一个微信群,专业老师不仅督促大家读书,而且给大家讲解单词和较难理解的句子,令人受益匪浅。 ”

“作为能够有效汇聚社会力量的读书会,在阅读群体中发挥了拓展视野、交流知识的重要作用,为全民阅读深入开展注入了全新的活力。 ”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出版管理处副调研员周经文介绍,一段时间以来,我省主要依靠行政力量推动全民阅读,今年全省将大力开展组织阅读推广机构、阅读推广人工作,积极发挥读书会等社会组织力量推动全民阅读。

网络文学:正伴随一代人成长

网络文学在不断成长,网络文学也在伴随一代人成长。

就职于安徽省公安厅的法医秦明,是个会讲故事的法医,在网络上是那个大受追捧的现象级网剧《法医秦明》。当其热门小说被制作成网络剧的时候,专业知识上线,全是“干货硬货”,剧情得到了业内人士的认可,弹幕则被各路专业学霸承包。秦明觉得自己的作品给读者带来的是正能量。

秦明并不认为自己是完全意义上的网络文学作家,但是他觉得网络给了他继续写作的机会,网络给予他读者的喜爱与鼓励。

对于网络文学而言,2016年算是一个重要节点。 2016年,一大批网络作家当选为中国作协九代会代表,业内认为,这标志着中国网络作家进入主流文学界。与此同时,在2016年前后,玄幻、仙侠和都市仍然是网络文学的主要创作类型,网络文学现实题材、网络文学精品意识的呼声日渐高涨。也正是在2016年前后,秦明的作品被称之为网络文学的一股清流,脱颖而出。

网络文学具有巨大的原创能力、生猛的语言系统、广泛的网络受众、多维的孵化功能,全面进入社会公众的文化生活和精神生活,已然增强了文学界的自信心。非文学科班出身的网络作家和自由撰稿人,不仅带来作家队伍结构比例的变化,还可能给传统作家、传统文学带来新的文学理念、创作灵感和传播途径。同时,以网络文学原创为核心的IP产业文化生态正在形成。通过培养优质IP,出售版权进行影视、游戏等一系列改编来寻求获取更大的商业价值,已成当前网络文学产业的主要发展方向。

新的网络文学作品多具新奇、率性的特质,迎合了占读者人数50%以上的90后的阅读趣味。这些年轻读者拥护正版,心甘情愿为所喜爱的网络文学作品以及衍生文化产品充值付费。而伴随二次元文化和互联网浪潮成长起来的00后,更是在阅读习惯、阅读目的、消费习惯与品类偏好上都与上一代人渐行渐远。

“除了日常的娱乐和消遣,网络文学对于我而言,多了一层陪伴成长的意味。 ”95后小伙吴宇晨介绍,有的读者跟读一部小说,一读就是两三年的时间,小说里的人物和读者一样都在不断成长。网络文学正伴随一代人成长,这是网络文学世界不可忽视的现象。

少儿阅读:快乐最重要

无论是小书店还是大书展,最忠实的读者都是席地而坐、尽情阅读的孩子们。童书的“黄金年代”从未离开,不同年龄段的孩子都能在扑面而来的儿童读物中找到最爱。

但是,怎样给孩子选择适合的图书,让孩子读什么样的书,却依旧是很多家长的“碎碎念”。于是,童书阅读往往出现一个矛盾的场景,一边是家长的焦虑,一边是孩子们的“豁达”。儿童文学作家杨红樱也发现了家长们的这种焦虑,她认为,快乐阅读对孩子最重要。她建议:“把选书的主动权交给孩子,让他们自己去选择爱读的书,能耐心读完一本书,才会慢慢培养出阅读的习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家长不要强行将自己的观念施加给孩子,这样会摧毁他们对于阅读的兴趣,要尊重孩子的阅读兴趣。 ”

诚然,对于成人来说,读书并不总是快乐的。曾任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的葛剑雄教授曾发问,看书如果只是追求快乐的话,只看故事,只看例子,看到高深的地方就不看了,看到不快乐就不看了,这样能够全面掌握知识吗?他认为,快乐阅读这个说法,反映了大家对读书的一种美好的愿望,更多地是对少年儿童,对一般普通的读者而言。也就是说,“快乐阅读”在成人世界或许存在很多争议,但在儿童的世界却讲得清、行得通。

鲁迅说过,读书无嗜好,就能尽其多,不先泛览群书,则会无所适从或失之偏好,广然后深,博然后专。孩子自主地对阅读产生兴趣,都是从泛读开始。而这种泛读,大多遵从内心喜好。纵观当下林林总总的童书出版,给孩子们提供了广阔的泛读空间,出版者从选题内容到装帧设计,似乎是一场探求儿童喜好与传递成人认知之间的博弈,他们需要在故事中向孩子们传递真善美,同时必须通过孩子喜闻乐见的形式让故事跃然纸上。

文化典藏:力求扫除阅读障碍

古典诗词的精装版本与名家解读古典诗词的大众版本,同时放在一位普通读者面前,这位读者似乎更偏爱“名家解读”。

近十年来,越来越多的文化学者走出象牙塔中的学术出版,转身为普通读者著述或讲述,致力于传统文化的当代普及。目前看来,这种普及由电视节目而起始,随后普及者获得拥趸,进而推动了文化普及读物的广受欢迎。

在古典诗词中能读到什么?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康震认为,古典诗词描绘理想的人生境界,传递一种即将抵达的心愿,而不是诉说已经到达的目标。所以,谈及品读古典诗词的作用,康震的观点是在阅读中找到自我、描摹自我、激励自我。康震还认为,要立足于传统基础,结合现代生活的需要进行诗词创新,表达真实的情感。毛泽东诗词便是古典诗词当代化的一个典型。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这是毛泽东描写武汉长江大桥和三峡的诗句。他巧妙地把当代生活元素镶嵌到古典诗词中,给当下文化传播以很大的启示。

记得同样在做文化普及的南京大学教授莫励锋曾说,没有让现代的普通读者感到有意义,没有让大家都来接受,研究工作从根本上说只是象牙塔里的研究。做普及工作的目的,在于让大家知道中华诗词好在什么地方,让大家相信中华诗词的价值。诗词如此,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亦如此,对传统文化“取其精华”的研究工作一直以来是专家学者的职责,创新传统文化传播方式也逐渐成为专家学者们的新动力。皖籍作家许辉数十年来同样为此努力,他以淮河流域为背景对儒家经典《中庸》及中庸思想进行个性化阐释和具有地域文化色彩的解读,在严谨准确的注释之外,还力求为普通读者扫除阅读障碍、引导读者更好地走进儒家经典。

当然,即便这种古典文化普及由电视节目而起,康震依然会说:“欢迎大家看节目,但不要用节目来代替读书,节目是用来提供看书线索的,这样知识才能增长,不是看看节目就能博古通今。 ”

精品阅读:与大师的灵魂对话

鲁迅文学奖获得者、著名作家方方从1982年开始发表作品,她直言想不到自己会“一写40年”。她谈到,好作品代代相通,但同时,每一代人对于“好”的标准都有不同的看法,不同作家有不同风格,有些作品有很强的历史价值,有些作品有很强的时代特征,正是各种类型和风格的作家组合,文学的形态才最终丰富起来。

对于写作好作品的话题,著名编剧、作家陆天明认为,好的现实主义作品的唯一标准就是对得起历史与人民,抓住人民心中所思所想。对于阅读好作品,陆天明则更有强烈的感悟。他回忆,自己当年做摘棉花、种玉米等繁重的农活从清早一直持续到晚上,在这么艰苦的时候,他依然没有忘记阅读,每天坚持看书成为习惯。为什么读书,因为读书可以让你抛开实用主义、虚无主义,阅读能让普通人与大师进行一场灵魂对话,从而提升自我修养与境界。 “你还有没有愿望从海底浮到海面上来看看这个世界,你到底应该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如果不甘心,想完善自己的人生,就要阅读。 ”

“那时候满足精神需求的方式不多,我们只有文学,我们把文学看作是我们的稻草,所以我们坐在一起谈论的也只有文学。 ”方方如是说。而陆天明也回忆了近乎相同的场景:“我们坐在一起只谈阅读体会。 ”优秀作品带给那一代人简单而纯净的生活方式,提升了一代人的精神境界。在当代,我们获取知识、拓展交流的方式以N倍的速度在翻新,然而真正能够滋养我们的,不是碎片化的阅读与虚拟化的社交,而是对于优秀作品的潜心阅读。

无论现实境遇有多少阻力,请坚持读书。这也是老作家们以自身实际经历给予当代青年的忠告。

阅读的“仪式感”

法国童话《小王子》里说:仪式感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个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仪式感为一个普通的日子标定它背后的精神内涵。与其讨论阅读与当代人是否疏离的话题,不如重新审视阅读的“仪式感”。

据说古人读书前,务必洗手,清洁桌案;读书时,端坐桌案,上身挺立,腿脚安宁,要么诵读内容,要么宁静阅读。敬畏之心,这是仪式感的核心要义。书展上,书香扑面而来,恍如世界在你眼前,为你提供绝佳的、丰富的选择。美人之美,这是仪式感的馈赠。书桌旁,孩子们却愿意席地而坐、任性而读。阅读之悦,这是仪式感落到实处的本意。

好学之人,读书是可贵的自觉行为。孟郊说:“夜贫灯烛绝,明月照吾书。 ”不分昼夜,痴迷书中,心中自无“车马喧”。但是多数人可能还达不到“映月夜读”的境界,有读书的愿望,却难以去除浮躁的心境,难以捡拾碎片的时间,难以割舍虚拟的世界。与其茫然、焦灼,不如以一些“仪式感”来营造读书氛围、克服慵懒惰性,或许可找回久违的阅读乐趣和生活方式。

对人来说,有感情倾注的形式才叫仪式,仪式感足以让平凡的日子散发出光芒。对读书人来说,有感情倾注的读书行为、写充满思辨的读书笔记、与同好分享读书心得等等,也是仪式。对整个社会而言,有规律的且有象征意义的活动,其实都是仪式。当然,采取何种仪式读书,因人而异、因时因地而异。找到自己心有所属的仪式才更有积极意义。

独特的生日

好牙是健康的关键

我敬佩的男子汉老师

母亲的爱